根据该规定,李女士被处以二百元罚款。
多域融合,带动村民乐享三金如今,在武家曲坊村,村民们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早在种植的时候就有订单进来,一到节假日更是供不应求。
投资规模之大、涵盖领域之广、智能化程度之高,这个活力满满的大型新六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个疑问,浩宇集团总经理助理、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总工程师赵善兴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就拿番茄棚来说,这种水果番茄单位面积产量高,主要面向高端市场,以目前的价格来测算,大概5年左右可收回成本。好品质带来好口碑。该项目集果、蔬、花、木四大产业于一体,融合工、贸、游、创多种元素,引进荷兰、以色列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生产、工厂化种苗繁育、高科技示范展示等多个功能区块。产业能做大,企业有效益,集体有收益,农民能增收。不只是番茄棚,园区内的花卉连栋膜温室也后劲十足。
武家曲坊村在探索多组合、全覆盖、重创新、求双赢的联建路径上,依托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要素和投资需求,与企业一同做好联建文章、描绘融合蓝图、实现共享目标。对于未来的销售和发展前景,赵善兴信心满满。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村施策,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启动71个村的村庄规划工作。
今年以来开展广场舞大赛、锣鼓大赛、采茶大赛、农民运动会等镇级文体活动30余场,各村自主开展各类主题文体活动100余场。精致小镇风姿绰约走在茶香大道,古色古香的门头牌匾、憨态可掬的茶馆铜人雕塑都在为沿街茶铺欢迎四方来客。巨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尹玲信心满满。在原巨峰大集基础之上建设巨峰商贸综合体,改变了原乡村大集脏、乱、差的问题,完善了城镇的商业功能设施配套,加速构建现代商圈,产业链条配套功能日臻完善。
探索敬老院公建民营模式,升级改造巨峰敬老院,建设6处农村幸福苑,创新性建立了集医疗、疗养和集中配餐中心于一体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全镇90个村366名贫困、困难群众提供助医、助洁和午餐集中配送服务,探索了居家养老新模式。巨峰镇党委书记牟向阳认为,巨峰要‘以茶兴业,做优一产、做深二产、做强三产,继续丰富和完善茶产业业态,不断夯实‘江北绿茶第一镇基础,让‘茶成为巨峰走向全国的绿色名片。
聚焦三大革命,完成67个村户户通和31个公厕建设,启用了粪污处理中心,实现了91%改厕比例和全镇饮水安全全覆盖。连续举办茶乡学子金秋欢送会、教师节表彰大会,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学有所教,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千家。茶香小镇芬芳醇厚变理念,优一产,迎来绿富美新天地。该镇探索多村合股的村集体经济众筹模式,建设薄家口标准化干茶加工示范区,并借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契机,走联合经营、按股分红的强村富民路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生产转变。
拓宽茶产业发展链条,山东康谷农业生产的茶饮料与北京老舍茶馆达成战略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我们巨峰的绿水青山为依托,以精致城镇建设为抓手,合理布局、用心雕琢,进一步提升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茶香小镇。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扶贫走访活动6次,自查发现并解决住房、饮水、收入等方面问题151项。今年以来,巨峰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条主线,坚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打造,全镇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发展。
率先落地实施的医疗综合体服务,让茶乡人民享受到了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求突破,强三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完成荒山造林133万余平方米,实施通道连绿30公里,推进森林抚育工作。打造茶文化主题商业街,新建体育公园、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等设施,特色小镇文化内涵突出。
实施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制定出台《茶叶原材料质量星级管理办法》,依托日照茶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茶叶生产的信息化监管及绿茶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等,从源头提升茶叶品质。近年来,巨峰镇改建镇驻地四纵三横8.8公里道路,铺设雨污水管网40公里,安装路灯545盏,绿化行道4000平方米,施划停车位1200余个,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巨峰镇积极推动茶叶品种结构改良,持续扩大无性系茶园面积,大力推广林下野山茶。幸福小镇温暖民心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根本。该镇实施品牌兴茶战略,加快后山旺小茶山文旅民宿综合体、圣谷山1966茶博园、后黄埠有机绿茶双新融合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茶产业接二连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巨峰绿茶品牌竞争力,让一片叶子发挥出更大能量。走在初冬的巨峰镇,漫山遍野的茶园层层叠叠、绿意萌动,让人在寒冷的冬日依然能够感受到勃勃生机。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特色小镇,茶是核心。在茶安路,整面诗茶文化墙成为巨峰镇网红打卡地。
此外,按照因地制宜、宜茶则茶、一村一品、特色发展的思路,在不适宜种茶区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以茶园为主,稻田、桃、梨等果木种植为辅的农业格局,新兴了明日叶、铁皮石斛、金线莲等康养食品原材料种植,为绿色茶乡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满堂峪村无集体产业、无集体经济收入,村委会电费都不能按时交纳。
争取巷巷通专项资金100余万元,对村内的街巷进行了全面硬化,共计面积1.7万平方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虽然心里着急,可村集体没一分钱,开展工作谈何容易。
要脱贫就要有产业,要致富更要有产业。驻村伊始,村里党员凝聚力、创造力不强,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滞后,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们发自肺腑地说道。以前小米亩产只有二三百斤,亩收入1000元。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安宝岩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架线引电,日夜奋战。
安宝岩的好,老百姓都真真切切地记在了心里。结合五莲县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他们打造了一条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文化街,倡导文明村风、和谐家风。
通过完善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全面规范了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12月2日,夹杂着零星雨滴,让初冬的寒冷加倍。
自从安书记来了,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引进了新的品种,今年亩产达到300公斤,亩收入3000元。但在满堂峪村村委大院里,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驻村第一书记安宝岩正和村民忙活着包装准备出售的小米,现在是销售旺季,我们力争销售15吨,村集体就至少能有近7万元的入账。幸运的是,在最难的时刻,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给村子拨付了50万元帮扶资金,不仅让安宝岩感受到动力,也让老百姓看到希望。自到村挂职以后,安宝岩便和村两委干部研究商量,最终确定了走小米种植的路子。
此外,他创新开展了两晒一谈工作,即每月支部书记晒上月工作总结,谈下月工作打算,村财务人员晒上月账单,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的公信力,让党员队伍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眼看着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但安宝岩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带领村干部继续探索新的增收渠道,利用荒地、废弃耕地发展笨鸡养殖。
他说,既然带着使命来到这里,就一定要让满堂峪村有所发展,这是牢记组织嘱托的使命,也是他给自己内心的一份答卷。以前俺村连个路灯都没有,现在路灯也安上了,监控也有了,每天晚上可以跳广场舞,安书记来是我们的福分。
架设路灯、打深水井、对村文体广场修缮和改造、对主街两侧排水沟整修……·驻村这两年,安宝岩忙得不亦乐乎。时序荏苒,从贫困小村迈向产业大村的征途中,安宝岩让村子一点点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